【年级组长】立足现状 面向中考 奋力冲刺
高邮市川青初中 周长华
九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已结束,在全体九年级老师共同努力下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不少同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学科在北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分段人数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尖子生流失太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改变,老师的责任心有待加强。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压力,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从主观去找原因。在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中,如何面对校情,积极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们九年级全体老师充满信心,经过研究准备尝试以下一些策略:
1、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突出重中之重。
经过第一轮的全面系统复习,同学们都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初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但在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每一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必须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根据学生实际,查一查知识的薄弱点,如果是个别问题,则及时面对面地辅导帮助解决,如果是普遍问题,则必须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讲评。分析中考说明与近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中考命题内容都以书本为依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科中重中之重的内容进行强化与提高。特别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学科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思维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不同,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也很多,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失误率。
3、抓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与速度。
数学等学科的计算能力是中考能力要求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冲刺阶段应该突出学生的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在解题中提高运算能力。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它是解题的基本要求;二要简捷、迅速,体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三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在处理数量关系时,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还要养成较强的心算笔算速度,真正做到准确与速度、简捷与熟练有机结合;四要规范,这是中考得高分的保证,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会做的题不出错。选择题、填空题在学科中的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对中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准确和速度都直接影响中考成绩,因此,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方法的指导。解答选择题、填空题审题是关键,审题这一关解决了,就可以保证解答既合理又准确。
4、抓《中考指要》与信息研究,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中考指要》是中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中考指要》研究是否彻底。近年中考试题贯彻“总体保持稳定”的指导思想,兼顾教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潜能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认真钻研《中考指要》,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关注初中课程改革进程,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复习教学把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就能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益。同时,应及时了解大市中考会议等有关最新动态,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研究,从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使最后阶段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与此同时,要紧扣课本,要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突出课本例题中学科思想方法的挖掘与作用,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与作用。课本知识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第一轮复习我们尽管强调不能抛开课本,但由于赶进度等原因,学生对课本不可能看得过细,因而,冲刺阶段仍有必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伸、推广,发挥其应有作用。
总之,中考冲刺阶段复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变化了的新情况,认真研究,采取对策,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对学生在中考中起有效作用。
【备课组长】立足“一模”分析诊断 提高物理复习实效
川青初中 胡林峰
本次适应性考试物理学科采用了网络阅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适应中考。试卷最大限度的使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一是试题图文并茂,形式生动,考查了学生对情境的解读以及对科学要素的提取、分析、解答能力;二是较能准确地考查了课标对知识的要求,即“了解”、“理解”和“应用”的层次;三是试题的选择基于课标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试题比较基础但不死板。通过对本次调研测试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发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整体情况分析:物理均分相对较低,高分段人数相对较少,极差率较高。
2、试卷反映的问题:
①九年级所学内容生疏,失分较多;
②实验探究能力较差,实验题失分较多;
③审题不清,理解能力跟不上;
④计算题乱套公式,物理量单位混乱;
⑤答卷不规范,导致失分。
3、薄弱知识点:
①电磁转换及应用;②力与运动;③电功率的计算;④光的折射作图。
在下一阶段的二轮复习工作中,如何面对校情,提高物理复习实效?我们准备尝试以下一些策略:
一、立足“一模”分析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训练。
备课组成员要对自己的班级成绩进行分析诊断,对已经复习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进行查漏补缺,层层清理过关,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小专题,做一些补偿性的练习,以短、平、快的方式解决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和弱点。
二、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备课。备课组成员要结合学情,注重实效,加强集体备课,开展有效导学案的编制。在中考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编制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强化专题复习。在“五严”背景下,教师更要有科学的课堂效益观,课前要有明确目标达成意识,加强课堂上的时间管理,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课后基本不布置书面作业(课后不布置书面作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二是杜绝学生抄袭作业)。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都要重视实验的教学。注重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形式,从考查内容上看,有:
(1)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测量工具的使用;
(2)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
(3)实验过程中步骤、装置的选择、现象数据和结论的处理等。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误差、实验故障处理等细节。
四、加强培优补差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有必要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培优补差并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课堂上也可进行培优补差,不同层次的问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求他们将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利用课间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提问,逐一进行辅导。
五、强调答题的规范性,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强调答题规范,特别是中考网络阅卷,要注意选择题的填涂规范和作图题的作图规范。复习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解题步骤、公式、数据代入、单位的规范性,对学生答题的书写规范要从平时教学抓起。
六、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注重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1、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对实验目的、问题、原因分析要深入到位。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常见物理现象分析中的物理知识点叙述要全面到位。
2、对重点知识点注意各种题型的变化,分析各种角度考察同一知识的特点,选题精炼,适当进行变式训练,注意多种方法的思路分析与评价。
七、开展心理指导与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陡然加大,心理负担明显加重。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学习不足之处,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考。
总之,2010年物理中考复习时要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关注热点,适当练习、讲究方法。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运用、注重反思。我们相信,在教办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两所初中的物理教学质量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010年5月8日
【备课组长】九 年 级 化 学 试 卷 分 析
临泽初中分校化学组 黄益余
一、试卷结构:本卷分单选题、双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四种题型,与中考题型吻合。
二、试卷特点:
本份试卷测试的主要内容为沪教版化学全册。主要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知识面较丰富,覆盖了大纲规定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但又不是单纯靠学生死记硬背,每一个题目都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
试卷的题量适中,梯度分布合理,。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对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试题新颖灵活,试卷有可靠的信度。
由于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估计不足,加上试卷的综合性较强,部分试题虽然考查的是必考的知识点,但由于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学生无从下手,导致全校均分较低。
三、各班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单位:人
班级 |
九(1) |
九(2) |
九(3) |
九(4) |
最高分 |
79 |
92 |
84 |
73 |
90分-99分 |
0 |
1 |
0 |
0 |
80分-89分 |
0 |
4 |
1 |
0 |
70分-79分 |
2 |
35 |
3 |
1 |
60分-69分 |
1 |
10 |
5 |
9 |
50分~59分 |
5 |
4 |
20 |
10 |
40分~49分 |
16 |
|
10 |
8 |
30分~39分 |
11 |
1 |
3 |
6 |
30分以下 |
5 |
0 |
1 |
0 |
最低分 |
27 |
27 |
18 |
31 |
平均分 |
51 |
68 |
49 |
51.8 |
四、常见错误分析
选择题5、13、14、15、19、20等题的错误率较高。
21题的序号写成物质名称。
23题矿泉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不知是氧元素。
24题反应产物均是什么,错写成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25题的①中氨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26题最后一空无法理解题意。
27题①中装置A与B的优劣不会比较,②中稀硫酸与稀盐酸不能比较出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的优点。
28题读不懂图,无法解题。
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为: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2、审题不清,不按要求回答。
3、自学能力欠缺,无法从题中有效获取有用信息,读图能力差。
4、概念不清,缺乏抽象思维。
5、存在思维定势,分析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6、计算能力薄弱。
五、反思
1、从考试成绩看,结果不令人满意,不少同学知识掌握不透彻、模糊。说明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欠缺,因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或不该出错的地方出了错。
2、从得分情况看,第13、15、19、20、25、26、27、28题得分率非常低。分别反映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物质的除杂、物质组成的推断、综合探究能力掌握不够。
3、从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看,60分以下人数较多,说明多数学生课后没有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对这部分同学开展过关工作。
六、今后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加强化学用语教学,规范书写。
2、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3、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要学化学,更要用化学。
4、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5、改变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要研究中考命题方向,适应新中考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