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临泽初中分校施教区是原川青镇。它位于高邮市东北边缘,与兴化市相邻,施教区共有三万人,面积63平方公里。学校位于原川青镇中心,校园内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是育人的良好场所。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0人,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0%,其中本科、在读本科、双专科占52.8%。有市级中青年骨干4人,教坛新秀2人。学校拥有微机房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另有美术室、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校风正、学风浓,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学生品行端正,学风优良,成绩优秀。学校以树立优良的校园环境为突破口,以分层次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年来,全校考取重中122人、普中286人、职中367人,升学率高达90%以上。学校获得“扬州市最佳绿化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行为、思想道德等无不受校园环境的影响。临泽镇初级中学分校在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加强学校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注入文化色彩,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为学校营造出了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打造高品位特色。
1.注重构建校园文化。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十分注重构建校园文化,精心营造了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育环境。学校先后启动了“创建绿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开展了绿化、美化、净化,营造高雅、文明校园的建设活动。宽阔的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喷泉、蘑菇亭、塑像遥相呼应;绿色的草坪,碧绿的蔬菜,生机勃勃,一片旺盛。独特的景观,处处都在注入着文化色彩。教学楼走廊中,教室墙壁上,张贴了各色的宣传画。名胜古迹、旅游胜地、自然风光,以及名人格言、安全常识、生活常识。无时不在熏陶教育着学生。为浓郁校园文化,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诸如:美术、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大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所有这些都呈现出“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的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2.着力加强环境教育。
近年来,学校不断巩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精心培育校园绿色,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每年春天,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对学校进行绿化。利用“植树节”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造福人类意义的宣传教育;当“地球日”到来时,学校在显要位置悬挂条幅标语,宣传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让我们大家一起关心地球,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吧。”学校还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向全体同学发起“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让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从我做起。学校买了花种,撒在一块块空地上,使一块块空地变成了花团锦簇,学校处处鸟语花香。
3.强化校园环境管理。
学校在每排教室的墙壁上,甬路两侧,在草坪旁边,都装有各种警示语。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芳草茵茵,踏之何忍”。各班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为了让21世纪的地球“天蓝地绿水长青”,学校开展了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了环境保护绘画展。一件件作品新颖别致,展示出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反映出他们对环境建设的高度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环境义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根据教育对象的层次和学校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机结合,使环境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与内容丰富的学科相结合
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我们拟订学科渗透的要点,要求各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逐步从少数教师的活动扩展为全体教师的环境教育行为。坚持“科学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凡课本中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一定要讲透,不能一带而过,除在科学、综合实践等环境教育主要科目开展外,还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及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
2、与重大环境教育契机结合
学校结合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保日、6月17日防范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开展“争当护绿小卫士”、“只有一个地球”演讲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观念。
3、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学校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研究专题。如 “未来的人类会闷死吗”、“白色污染”、“燃料的热能利用率”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研究小组采用上网咨询、实地调查、采访相关单位、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再经过整理写出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使广大学生深深体会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和环境的协调,人们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为友,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可能正确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三、加大投入,“硬软”齐上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借创市绿色学校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对危房和污水沟进行整治和改造,挖砌了1000米的排水沟,不让污水进入水塘,现在水塘形成一池活水,水中波光鳞鳞,游鱼嬉戏;每天早晚鸟儿啼鸣,陶冶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文化、奋发向上的美好情感。为教师办公室添置了电风扇,增强日光灯,使教室更加清净、明亮。办公室配置了饮水机,给学生配置了饮水机,广大师生都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学校的环境美化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社会的赞誉。自1998年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扬州市“最佳绿化单位”、高邮市合格实验中心、扬州市合格初中、高邮市“文明单位”、高邮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高邮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学校”、高邮市“安全文明校园”、高邮市“绿色学校”。我们深信,“绿色学校”的建设和推广一定会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可持续性发展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