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速递 | 教育管理 | 教育科研 | 德育在线 | 支部工会 | 园丁风采 | 学生乐园 | 三味书屋 | 教学资源 | 计划总结 |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园丁风采 - 一路汗水 一路阳光——临泽初中谢颖主任事迹
     
一路汗水 一路阳光——临泽初中谢颖主任事迹
 
园丁风采  加入时间:2012-9-3 10:54:30     点击:2193
 

一路汗水    一路阳光

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   谢颖

我于1995年扬州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我的家乡——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教学。临泽镇位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市交界处,是高邮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在这个偏远的乡镇,我一扎根就是十七年,作为一名教师,“学高为师”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身正为范”是我的行动指南,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带着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我在教学路上洒下了一路汗水,但也收获了一路阳光。

环境:快乐面对

1995年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以及走上讲台的那一份激动,我被分配到临泽镇初级中学,当我看到那简陋的办公室,低矮的教室,破损的黑板和讲台时,心中的那份激情顿时消失了,心凉了半截,这与我心中所想象的景象相差太远了。但是,对于我的到来,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关心,走到讲台上,看到学生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我立即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要快乐地面对我的学生以及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与孩子们的交往,我能感受到农村孩子所特有的纯朴、善良、踏实和听话;与他们交流,我感受到一颗颗纯洁的心,这增加了我对教学的投入,上课的心情也更加愉快,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明显,2006年有一次进城区工作的机会,但我心中挚爱着这片乐土,热爱着我的教育事业,更舍不得我的这些纯朴善良的孩子,我果断地放弃了。

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与我的学生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2000年,我要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我知道我的学生普通话比我标准,我就将普通话考试中的三十多个话题写成文章,每天读一篇给我的学生听,让我的学生指出我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不标准,学生仔细听,认真较正,我虚心听并及时改正,在我的学生帮助下,我顺利地拿到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没有快乐地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只是一味地埋怨、敷衍,就不能有这样的结果。其实校园环境不能决定什么,但主要是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学会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保持一种热情,静下心来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愉悦自己的学生也愉悦了自己,这样才会收获一路欢笑和一路阳光。

慈母:关怀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始终以慈母般的情怀关心学生,以火热的激情感染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一次鼓励的摸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帮学生翻领,这一个个细微的动作都能感化我的学生,这里我讲一个如何对待学生“吹口哨”的小故事。

俞仲意是我刚接手的七(5)班的学生,在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听到一声轻微的口哨声,我起初没太在意。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讲《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让学生们思考问题时,我又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口哨声,这声音就来自于我教室后面,我很恼火,口头警告他们,上课得遵守课堂纪律,顺便问他们早上的口哨声是谁吹的?他们都矢口否认。还有十分钟下课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口哨声,实实在在的,就是来源于俞仲意所在的方向,我猜想他这声音或许出于无意,凭以往的经验,学生刚上初一,处在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生是不可能也没胆量在班上吹口哨的,如果我只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呵斥、训斥甚至体罚,估计是无济于事,我得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吹口哨。

课后我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早已离异,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他三岁时就走了,一直没回来过,他与奶奶在家生活,平时奶奶管制得很严,这个孩子既胆小又自卑,到陌生的环境会很紧张,也许这就造成他不由自主吹口哨的习惯。我得找个切入口给孩子关怀和鼓励,消除孩子的紧张,给他以自信,改掉这不良习惯。

在批改学生第一篇周记的过程中,我发现俞仲意的作文写得别具一格,而且文章描写细致,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写出他对体育的喜爱之情。于是我借助评讲作文的机会,在班上夸奖了俞仲意,说他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会运用写作的一些技巧,写作很有天赋,并且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会有意无意地把发言、领学生读书的机会让给他。平时的生活中,我会为他翻好衣领,问他早饭吃了没?吃饱了没?会提醒他该理发了,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俞仲意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容,看到了孩子对语文的兴趣,课后看到他与学生快乐地游戏、交往,以后的语文课上再也没听见他的口哨声。

后来,俞仲意在《我的初中老师》一文中写到了吹口哨的事件,他是这样记叙的: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忐忑不安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我很紧张,我想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使劲地吐出来,没想到竟被老师误解成口哨声了,当时我害怕极了,生怕老师训斥我,把我罚站,或者让我回去叫家长,但是老师却没有。……老师不是我想象得那么可怕,她反而是可亲的,她的微笑似春风拂过我的心田,她的一个翻领的动作给了我温暖,她的一声“早饭吃了没?吃饱了吗?”给了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鼓励更给了我学习语文的信心。

现在想来,如果当初简单粗暴地处理了这件事,估计我的课堂上的就会少了一个自信、乐观、内心阳光的学生。

农村初中,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我更是用我的这种慈母情怀去关怀他们,爱护他们。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学年全身心地帮扶一个留守儿童,从他的生活到他的学习。谢蒋平是我这学年帮扶的一个留守儿童,刚认识谢蒋平是因为他有次家庭作业没做被我训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课后离他家近的一个老师告诉我,谢蒋平的父亲在前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得到二十多万的赔偿金,母亲是贵州人,他家的叔父怕他母亲带着赔偿金跑了,就用这笔钱买了一幢房子给谢蒋平,母亲现在在外地打工,谢蒋平与奶奶一起生活,母亲偶尔回家看看他。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后,我又找了谢蒋平谈心,告诉他,我们农村的孩子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就是读书,认真学习。我决定这学年的留守儿童帮扶对象就是他。没多久我在一次劳动课上发现谢蒋平劳动认真负责,我就宣布谢蒋平做我的语文副课代表(因为开学处语文课代表就选好了),负责帮老师拿书和拿学生的作业本,在他每天拿书拿作业本的过程中,我会问:蒋平,今天早饭吃饱了吗?今天早饭吃的什么?我会适时地将我带给他的早点如面包、苹果、饼干、鸡蛋等等给他,农村的孩子六点多就喝过一碗稀饭来上学,到十一点半才放学,孩子正在长身体,能不饿吗?有时他不肯要,我说,你每天帮老师拿书拿作业本,难道接受老师两块饼干都不可以吗?这样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天渐渐冷了,我看他穿的衣服还很单薄,我就给他买了一件361度的里面带一层厚绒的夹袄,中午放学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试穿衣服,我很不好意思地说:“蒋平,我给你买了件黑色带点黄色的衣服,但是以黑色为主,不知道你是否会嫌弃。”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黑色最好,脏了不容易看出来,还不用洗。”听他这句话我很欣慰,知道会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了。下午我去上课的时候,一进门,学生就嚷嚷着,你与谢蒋平到底是什么亲戚?为什么对他这么好?李鹏宇更是大声说“老师,我们是羡慕嫉妒恨呀!”我说:“谢蒋平与我是本家呀,我们都姓谢,他每天帮老师拿书帮你们拿作业本,难道老师买件衣服都不可以吗?这可是他的劳动所得”李鹏宇说:“早知道这样,我就帮你拿书了。”当初我之所以让谢蒋平做语文副课代表,帮我做点事情,我就是要维护他的自尊,不能让他和别的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帮扶他。有次晚自习之前,我到教室里发现他嘴里吃着东西,我问他,晚饭吃什么?晚饭不在代伙人家吃吗?他告诉我,中午在人家吃,晚上随便吃点什么。课后我给他买了30张晚饭券,我说你想吃饭时就到学校食堂打饭吃,不想吃饭时就去小店买点东西垫饥一下,他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后来我经常问他饭券还有吗?他总说有,估计他是不想让我花钱。周二是我总值,我早晨6点半之前必须到校检查工作,有天我刚到学校放好车,谢蒋平就到我的身边了,我很诧异地问他,今天来这么早干什么?他说我发现你周二来得最早,我迟点到就拿不成书了。我笑着说:“我们的蒋平长大了,知道有责任感了。”他害羞地笑笑,我不失时机地与他交谈:“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育好人,你们学生的责任就是认真学习,我听英语老师说,你最近英语成绩下降比较快,为什么?可不能忘记做学生的责任呀!”谢蒋平点点头,后来我发现,谢蒋平的各科成绩都在进步,我想他可能明白我与他说的“责任”二字的含义了吧。

如今我还积极申请加入成为镇妇联的“爱心家园”的成员,希望发挥我的专长——心理咨询,利用周末时间给这些留守儿童做做心理辅导,送去一份关爱,正因为我以慈母般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自己多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扬州市第二届“十佳百优”班主任。

求学:广泛吸纳

我所在的农村初中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在农村初中,资历浅、年龄小的老师被派出去学习,与名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很少。记得2002年的一天,我在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这本杂志时,看到杂志中经常提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就问另外一个教师:“是不是实行教学改革了?怎么老看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的术语?到底语文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它是不是代替了语文教学大纲?”同事只是摇摇头。真正看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时候,课改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在这样的一个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工作,我当时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我要学习!我要多找些与名师接触的机会,否则我就会落伍、淘汰。2006年,当看到了报考教育硕士的招生简章时,尽管当时教育局还没有承担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我义无反顾地决定报考,因为苦学累学都是为我自己学,只有专业素养提升了,我才会对得起我那些善良的学生,在读教育硕士的过程中,我的想法不只是为了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而是多学习,多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品位。

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扬州大学勤学苦读,林阴道上留下了我的读书身影,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与过去不同的是我多了对家和孩子的愧疚和思念。尽管读教育硕士的路是艰辛的,但是我可以聆听辜伟节专家《关于当今课堂的现状和思考》的讲座,吴承红教授教我们如何写个案研究和开题报告,聆听薛晓阳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学等等,让我收获颇多。2009年教育硕士毕业后,我想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逐年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我又参加了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和答辩,顺利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在学校建立了“阳光小屋”心理访谈室,为学生做一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七年级刚入学,我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八年级的学生我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男女生的交往;中考来临之前,指导九年级的学生如何消除考试焦虑症,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如今我又编辑了校本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拟定下学期在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求学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它让我广泛吸纳,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新了理念,让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

教研:超越自我

教研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很重要,是提升教学层次的重要途径。

教学之初,我头脑中不存在“教研”二字,总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我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这样,为应试而教,教学的过程更多地带有功利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认识到中考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现在的工作是由学生的未来检验的。我先是通过阅读刊物上的文章,细细揣摩别人是怎么思考教学怎样研究的,尤其是怎样找准思考切入点的,其次我也阅读一些教研指导的书籍,如《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学习一些科研方法,然后针对身边的教育现象和发生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的现状,我深入思考,做了课题研究,最后成了我教育硕士毕业的论文;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学生无话可写的现状,我参与了全国中语会的“创新作文教学与研究”;20103月接到“扬州市初中语文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通知时,我很兴奋但更珍惜这次促使自己专业成长的机会。

积极参与校内公开课的教研,也促使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飞快发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公开课,我积极参与,一节校内公开课,我的教案要修改多次,课后我认真倾听教研组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对我的课堂评价,我知道语文路上,教师仅仅是态度认真,埋头做事,是永远不够的,必须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于校外老师、外面的专家来听课,我更是主动积极申请上课,我从来没有把每次教研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更没有对领导的随堂听课怨声载道,有时局里教研员来检查工作听课,都是采取抽签的方式,说实在的,此时绝大部分老师的心态都是希望不要被抽到,而我没被抽到觉得很失望,这不是我好表现、好出风头。你想,一个偏远的农村初中,能有教研员来听课,能听到他们高屋建瓴的指导,这种机会一年就一两次,因此我把它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更看成是积累经验的过程。由于我积极参加教研,善于倾听和反思,在倾听、反思、总结中,我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境界,得到了新的提升,超越了自我。2003年和2007年两次获得高邮市赛课一等奖,2010年高邮市百千万工程教学设计一等奖,多次对北片教师开设公开课、示范课。

今年是高邮市高效课堂提升年,我不断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潜心研读研究洋思、东庐等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我校“三引三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并出了几期《教研通讯》,对全校教师解读这种教学模式,自己实践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鼓励不同学科的老师走进我的课堂,邀请学校领导和专家去听课,他们提出不足,我不断改进,将这种模式在我校推广。

十七年的教学道路上,我快乐地面对我的教学事业,以慈母般的情怀对待我的学生,广泛吸纳先进的理念,潜心研究名师,积极参加教研,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一路行来,虽然路途并不平坦,甚至有跌倒和伤痛,但是我快乐面对,愉悦前行,一路汗水,我享受路途风景,也使我收获了一路阳光。

附件一路汗水一路阳光—高邮市临泽初中谢颖事迹材料.doc

版权所有 © 高邮市临泽镇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