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制定教学六环节的要求
依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高邮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方案》。
请各校安排业务骨干集体研讨专题项目,议定具体要求,写成文字,报送中心初中汇总、整合,形成本镇的教学“六有效”要求。文字稿报送截止时间 3月18日。
各校重点研制的“六有效”环节:
临初——备课 临小——上课
川初——作业、辅导 川小——考查、教研
二、组织实验观摩课
初定时间 |
承担上课
学校 |
上课学科 |
上课承担人 |
承担讲座
学校 |
讲座
承担人 |
|
3月23日 |
临泽初中 |
语文 |
|
川青初中 |
|
|
3月25日 |
临泽初中 |
数学 |
|
川青初中 |
|
|
3月26日 |
川青初中 |
英语 |
|
临泽初中 |
|
|
4月1日 |
临泽初中 |
物理 |
|
川青初中 |
|
|
4月1日 |
川青初中 |
化学 |
|
临泽初中 |
|
|
4月2日 |
川青初中 |
历史 |
|
临泽初中 |
|
|
4月2日 |
临泽初中 |
政治 |
|
川青初中 |
|
|
3月24日 |
临泽小学 |
语文 |
|
川青小学 |
|
|
3月30日 |
临泽小学 |
英语 |
|
川青小学 |
|
|
3月31日 |
川青小学 |
数学 |
|
临泽小学 |
|
|
实验课要求:参照高效课堂的模式,组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
讲座要求:针对高效课堂的实施,选择一个点,展开阐述个人的实践体会,尽量以案例说话,少讲空洞的理论。讲座后,接受参会者就相关专题作咨询。
请各校尽快落实上课与讲座的项目承担人(班子成员或骨干教师带头),让承担人提早准备。学校将具体情况书面报中心初中,包括年级、课题、课型、课时,截止时间3月17日。
观摩活动按照《临泽镇中心初中大教研活动方案》实施。3天前,承担学校将相关导学案、讲座稿报中心初中,中心初中汇总发送至各校;2天前,学校印发至参会老师。
三、各校指导各班迅速搭建合作学习小组并开展活动。
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与操作,附1、2两稿供参考。
所有报送中心初中的文稿一律用WORD格式,发至邮箱gygwdgwd@163.com
以上安排,希遵照执行。
临泽镇中心初中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一日
附1 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其一,座位。
教室里的课桌不是“秧田式”,而是呈现方块状。每间教室有六大方块,每个班级有4-8个小组,每个小组6-10人左右,面对面分为两排。
其二,小组建立。
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每个小组都有各学科的科代表。小组建立的方法:班主任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个性差别、平时表现等因素建立小组。力求每个小组内均有学习成绩不同等级的学生;各个小组尽量实力均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
其三,小组合作学习。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预习环节:
在预习任务结束后,各小组共同交流,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组内展开“兵教兵”的活动,清扫疑难障碍。教师则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作为展示课中的重点,使展示课有的放矢。
展示环节:
老师选择重要的题目或内容进行分组研讨。如果是较难的题目一个组分配一个,较易得题目一个组多分配几个。
分组合作。各小组明确任务后,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到黑板上板书做题过程,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教师在小组之间穿梭,或是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展,或是征集学生的展示方法,或是有针对性地指导。老师还常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以提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路,还可以和该组的组长同学交流思路方法,让他再去帮助本组的成员。
展现提升。老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主讲变成了引导:学生从台下走到了台上,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附2 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搭建与操作
临泽初中 陈军
在初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能遇到了不少问题。小组虽然分开了,可是小组的作用却没有显现,使分组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合作,优等生不愿意去帮助潜能生,怕影响自己的成绩,潜能生在小组内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没有提高的机会和愿望,等等。如何加强小组的建设?如何使小组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团体?成为必须解决的大难题。
关键的问题是老师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逐渐的培养和教育学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好小组长,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学习小组,能不能有效的运作,能不能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小组长很关键。有的组长虽然学习很优秀,但是缺乏组织能力,不能组织成员开展互助学习,这是不称职的。要让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不能只盯着学习成绩。因为组长的职责不仅在于自己学好,更要让每个组员都学好。
二小组的搭建。搭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盥洗室官瘾,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因此小组成员的搭配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133”模式,即1个优等生负责3个中等生,即把三个中等生讲会,3个中等生每人负责一个潜能生,把这个潜能生讲会,最后由优等生检查验收3个潜能生的学习效果,即把所学内容会讲。
三、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等生明白,教会潜能生学习,把知识让潜能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潜能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五、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潜能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六、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