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速递 | 教育管理 | 教育科研 | 德育在线 | 支部工会 | 园丁风采 | 学生乐园 | 三味书屋 | 教学资源 | 计划总结 |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强烈推荐:打造我班的合作小分队
     
强烈推荐:打造我班的合作小分队
 
教育科研  加入时间:2010-3-29 9:50:14     点击:1889
                                临泽镇中心初中分校    朱龙江    2010.3.24

[编者按] 

该文是朱龙江老师在第三次高效课堂研讨会上的发言。朱老师的发言稿不堆砌理论词条,不凭空议论,而是总结自己践行高效课堂的经验,呈现鲜活的案例,给人以启迪与深思。由此文,我们妄自揣想:朱老师课堂改革的路已经走得很远,很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我们以前偶尔也搞搞,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本学期,随我市我镇强势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上网查看有关讲座,论文总结,以及教办从杜郎口中学带来的第一手内部资料获得了一些认识,感受到他们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在七年级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算起来也已经三个星期了,我是参与人员之一,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以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是教室空间构成的改变。

我们仿杜郎口中学在教室内将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式”改成“方块式”,撤掉教师讲台,有的老师认为这种形式的改变没有必要,存在纪律难以维持,学生不方便看黑板等弊端,我不赞成这种看法,有这样的担心的老师正好说明了他的理念没有转过弯来,撤掉讲台,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恰恰强烈地暗示我们的老师要少讲,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地、彻底地叫还给学生,杜郎口中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倡导“10+35”甚至“0+45”的时间分配模式吗,只有新的教室空间形式才便于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生生关系。从而更利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是小组的建立。我班50名学生分六个小组,平均8-9人,我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成绩,个性比较熟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关键是小组长的任命和培养,对组长的要求是成绩好,组织和表达能力强,有热心。到目前为止,各小组学生能和谐相处,初步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气氛。

第二,合作学习流程。

环节一、预习。分发导学案,有时利用课堂时间,有时利用课外时间,有时利用自习课时间,具体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或课务的具体分配情况,比如较难的内容一般安排正课时间,教易的得安排在课外。教师分发完导学案后,与学生一起明确学习目标,有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的预习方法有,独立思考,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师生交流等。学生预习时,老师可以穿插在各组之间,有时参加讨论,有时进行指导,有时进行质疑,有时检查预习效果,这样可以及时地收集到最真实的信息,比如学生易掌握的,难掌握的,学生的思维的亮点,思维的盲点等,这样在确定展示内容时,更加有的放矢。为了便于学生预习,编制导学案时,要将学生在本堂课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要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新知的运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时要加上思路点拨,方法指引之类的内容,但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尽量先不看这些辅导性的文字,自觉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针对优生。

环节二、反馈和展示。将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适当分成几块分给各小组,让他们展示、讲解。要说明的是任务的分配不是与发放导学案同时,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后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而忽视其他各组的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不能将他们人为地割裂开来,对导学案上的每块学习任务都要全部尽力完成。学生展示前,将前后黑板各分成三块,一个小组一方天地,各小组组长分配任务,也可自我推荐,民主裁定。具体由几个人讲,由谁来讲,教师不做规定。刚实施时,都是各小组长或副组长上台讲,其他同学胆子小,怕出错丢脸。后来我进行思想动员,鼓励各小组要敢于推出新人,稍微胆大的跃跃试试,胆子小的也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上,渐渐的学生发言面宽了,讲解的神态也自如了,学生在展示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尽量说普通话,声音要洪亮,粉笔字迹工整,落笔要重,字形要大,面部侧对黑板,几何说理题要求说出每一步推理根据,有时甚至要写出来,计算题要求说出每一步算理,复杂的问题解决要说出关键步骤及列式根据,对于运用了重要的思想方法的也要讲出来。为了提高效率,步骤多的要求学生课前板书好过程,步骤少的可以边讲解边板书。当一个小组同学在展示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讲解完毕,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不足,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法,可以就某些环节提出质疑。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归纳总结,或提出变式训练以实现对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我们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那么教师就要少讲,既然开讲,就必须是最精华的东西。

环节三,评价。学生展示后,要求各小组通过讨论选出这堂课展示效果最好的小组。由小组长在各小组展示的区域画上☆,得到的最多的为冠军,教师口头表扬并发放小奖品。

学生展示完毕,学生进行订正,还不清楚的可以向组内其他同学请教,或向讲解的同学请教也可以,最后让组长批改后给我审核。

环节三、独立性检测。运用试卷形式或在黑板上抄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有半点合作成分。教师认真批改,认真讲解,(讲解也可由各小组组长代替)认真订正,争取人人过关。通过单元测试我们激励各小组间进行有序竞争。

经过近三周时间的实践和探索,虽然时间不长,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可以吹嘘,但我真切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由以前被动地等待讲解,变为主动地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因为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所以小组长能自觉地助人为乐,后进生因为害怕拖小组后退而不耻下问。现在的课堂比以往更有生机,学生讲的越来越精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两个事情第一,有一次某小组推荐了组内最差的一个学生上黑板讲解,讲的恰恰是本堂课最难的一道题,比较340430的的大小,这要用到幂的乘方法则的逆向运用,我当时很担心,怕她讲得驴头不对马嘴,可是她所讲的居然跟我想说的差不多,思路形成,的叙述思想方法的运用,板书的条理都无可挑剔。她讲完后,全班学生在我没有授意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给了她热烈的掌声。课后我经过了解是她们组长对她进行了详细的导演,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有感慨,如果采用以前的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得再仔细再清楚,这个后进生也是如坠云雾。为什么这堂课她会有如此精彩的表演,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一次巨大成功,在她以前的学习生涯中怎能获得?第二个事情,我给某小组布置了一条与图形的翻折有关的问题,该小组组员上台讲解时带来用硬纸片做的模型,通过读题、审题、操作、推理,讲的有模有样,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她也是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走下黑板,我感觉她就像一个明星走下舞台。我深受感动,我惊讶于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的创造空间,给学生带来的巨大成功体验。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我真的感慨:是不是跟我们原来的沉闷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理念有关。

当然实践中有着很多很多困惑之处,比如少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的注意力的管理问题,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分配问题,学生的评价的进一步规范化问题,组长与组员的沟通协调等。但是,我想,杜郎口中学十年磨一剑,我们怎能奢望一蹴而就,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杜郎口中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怕什么?我们要坚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的作风,像杜郎口中学一样,运用自由论坛的形式群策群力,勇往直前。

版权所有 © 高邮市临泽镇教育中心校